內容提示:船舶救生消防設備要求又多又復雜,同時也是船舶安全檢查的重中之重。本期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救生設備容易忽視的“冷知識”。...

小伙伴們還記得之前發布的關于救生設備的冷知識么?
【學習】船舶救生設備的“冷知識”(一)
"救生設備冷知識(二)"來啦,快來看看新的一期都說了些啥。
01、配備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船舶,必須至少在船舶一舷配備吊架降落救生筏。此類船舶需額外配備一艘救助艇,通常救助艇和吊架降落救生筏在同一舷,并且共用一個吊架。(SOLAS C III/R 31-1.2)

02、由于吊架降落救生筏必須使用具備承載釋放能力以及能夠自動脫開的吊鉤,而單索降落的救助艇又不需滿足該要求(見冷知識第一期),所以共用的吊架往往配有兩個吊鉤,分別用于救生筏和救助艇。(LSA 6.1.5)

03、自動脫開的吊鉤是指在吊鉤鉤頭受重(筏入水前)時輕拉釋放拉索,使吊鉤處于自動釋放位置,等吊鉤鉤頭不受重(筏入水后)時,吊鉤將自動脫開。承載釋放是在吊鉤鉤頭受重(筏入水前)時,拉下釋放拉索至自動釋放位置后,拉下釋放拉索(部分兩個拉索型式吊鉤是拉另一個,如右圖)即可實現承載釋放。再也不要認為這種鉤是一拉到底,或者兩個同時下拉的了。(LSA 6.1.5)

04、人員定額較多的吊架降落救生筏的吊環,往往因為直徑過大而無法掛入吊鉤內。這種缺陷常見于配員較多,只配備一個吊架降落救生筏的船舶,吊環無法掛入吊鉤直接導致救生筏無法用吊架降落。(LSA 6.1.5)

05、應在按SOLAS C III/R 31-1.4配備的救生筏(通常在船艏)處安放至少一具登乘梯,并設置一個登乘口,該登乘口用于布放登乘梯并且需設置扶手。(SOLAS C III/R 11-7 、LSA 6.1.6)

06、應在按SOLAS C III/R 31-1.4配備的救生筏(通常在船艏)處,安放等于救生筏人員定額數量的救生衣和救生服,該救生衣和救生服應置放于易于到達之處,比如救生筏附近的風雨密箱子內。(SOLAS C III/R 7-2、SOLAS C III/R 32-3.3)

07、多只救生筏存放時,綁扎方式要保證能夠一次只釋放一只救生筏,以防止兩只筏同時墜落入海時互相碰撞造成損壞。(SOLAS C III/R 13-4.3)


08、救生艇筏站的應急照明,應當覆蓋救生艇存放平臺處,包括救生艇入口、救生艇前后艇鉤及吊臂鎖定裝置處等,以便夜間人員能夠順利準備和降落救生艇,許多船上應急照明沒覆蓋完全哦。(SOLAS C III/R 16-7)

09、救生艇內屬具都應采取綁扎固定在救生艇內,并貯存在柜內或艙內,尤其是自由降落式救生艇,未固定的屬具在自由降落時容易飛出傷害艇內人員,別再散亂地堆放屬具啦。(LSA 4.4.8)

10、救生艇空氣維持系統的末端閥門太多,不清楚閥門的船員朋友往往容易錯開充氣閥,會導致氣瓶內空氣不經減壓就直接噴出,建議做好標識并且用悶頭螺母將充氣口悶住。(LSA 4.8)

11、噴水防火系統的救生艇外部噴淋管系上有淡水連接口,用于反沖洗。但該連接口位置往往不在艇最高處,加之船上又大都沒有配備接口匹配的淡水軟管,造成管系完全反沖洗困難。(LSA 4.9.2)


12、識別救生艇所從屬船舶(如IMO編號、呼號等)和救生艇號碼的標志,應能從空中看清。頂部標志可以有其中一種,也可以有多種,只要滿足能夠識別從屬船舶的要求即可。(LSA 4.4.9.3)


13、有些封閉式救生艇的排水孔位置在內罩下方,在罩蓋的側面設有孔蓋,擰艇底塞非常困難,不滿足規則要求。此時應為艇底塞需附裝延伸操作桿,或排水孔正上方的內罩蓋增開活動蓋板。(LSA 4.4.7.1)


14、放艇時救生艇尾部是不需要系帶“尾纜”的,屬具中的兩根首纜分別是用于放艇和拖帶的,因為若在船舶航行時放艇,前后纜繩均帶上的情況下,容易將救生艇拉橫,嚴重時會導致艇毀人亡。當然,在船舶靜止時收艇,可以臨時在艇尾系上纜繩便于控制救生艇位置。(LSA 4.4.8.7)

15、部分船舶吊艇架由于設計安裝原因,封閉式救生艇降放至救生甲板時,救生艇身距救生甲板舷邊距離過大,人員無法在救生甲板安全登乘。雖然該救生艇滿足能夠從存放位置直接登乘和降落的要求,不能認定是缺陷,但還是建議加裝安全的救生甲板登乘設施,因為許多船員習慣從救生甲板登乘。(SOLAS C III/R33-1)
